【
御書體與楷行草的比較】 |
|
新北市新莊區─陳玠民 |
|
書法是文化的傳承之中不可或缺的歷史,三千多年來不斷地演化,從 |
殷商的甲骨文開始,歷經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等代表性文字的發展,逐漸 |
讓後人來摹寫。近代的書法家,皆以此為準則,進而創新出個人風格,其 |
中就以李館長清和老師,獨具特色,「字可成圖」為理念,研發出「字圖 |
合一」的金草(大草、小草),「以字學字」的學習技巧,活用行楷的精神 |
,再以正體字為基礎,形成活靈活現且飛白效果的「活體書法」。 |
 |
1.金草(大草、小草) |
草書─不外乎有章草、今草(小草)、狂草(大草)、標準草書等指 |
標性書體,其中今草(小草)的一筆書,是後人最常書寫的,如:張芝的 |
「冠軍帖」綿延不斷的筆法,就如同御書體的小草,一筆成形。 |
 |
 |
而狂草(大草)的磅礡,則為書法中的藝術,峰迴路轉的瀟灑,如: |
懷素的「自敘帖」,而御書體的大草,則賦予字的生命力,翱翔天空、俯 |
瞰大地之美。 |
 |
 |
2.行楷 |
行書可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,而這當中,行楷的端正和流暢,也是頗 |
為眾人所喜愛,如:王獻之破體書的「二九日帖」行之間的排列,字之前 |
的連貫,筆法猶勁,御書體的行楷,則搭配長體「六格字」的原理,以金 |
字塔的邏輯,搭配部首的落點,展露出平穩,不偏不倚的字體。 |
御書體字的基本概念始於「長體六格字」,如同習武者,必須紮根「 |
馬步」基礎一樣,基礎穩固奠定了往後學習的創作力量。 |
 |
 |
3.正體字(楷書、正書、真書) |
楷書視為書法的基礎。蘇東坡:「楷如立,行如行,草如奔跑。」若 |
書法要學好,紮實的基本功極為重要。如:黃自元「九十二法」,字體工 |
整,柳公權:「心正則筆正」,故楷書為力與美的結合。御書體的正體字 |
,以楷書為根基,形成不同的風格,端正中帶有圓潤的筆法。 |
 |
 |
衛夫人《筆陣圖》:「多力豐筋者聖,無力無筋者病。」御書體的「 |
重色重墨」,表現出書法的大器,也灌於字體的泉源,行雲流水的線條美 |
,四平八穩,重複迴筆,不再只是一筆一畫的臨帖,而是一種「人看字, |
字看人」的一種對等關係。 |
 |
 |
|
|